分级阅读(graded reading)是指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而选择确定阶梯式系列读物,以推动和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在体验阅读的过程和乐趣的同时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韦伯(Weaver)将分级阅读定义为:选择与读者或者作者能力匹配的书本。——The literacy dictionary: The vocabulary of reading and writing。国内,王泉根将分级阅读定义为:指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大小、思维特点、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甄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读物并提出如何阅读的一种阅读指导方式”。
分级阅读起源于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而西方分级阅读史源远流长,第一本被社会所广泛运用的分级阅读读本《麦加菲读本》早在 1840 年便在美国诞生,距今已经 175 年,那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分级阅读的研究和教育、出版行业的应用。在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国家便出现了多种分级阅读体系,将分级阅读的研究和商业应用紧密结合。
21世纪初期,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率先开始推广分级阅读。自2008年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成立至今,中国大陆地区的分级阅读发展也有十几年,但由于中文分级的难度更大,市场各参与主体未形成有效合作等原因,中文分级阅读尚处于发展初期。
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稳定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同时参考了其中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编写。同时广泛借鉴、吸收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目标分类学、儿童绘画理论等学术领域的理论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写。基于对3-8岁儿童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知觉、思维、语言、自我意识、情绪发展、同伴关系、道德认知”这十大领域的发展特点,基于对市场上常见儿童图画书的种类、内容、形式特点的分析,开展3-8岁儿童读物分级要素、读物分级特征的研究和内容编写工作。基于教育心理学和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成果,借鉴加涅、布卢姆、马扎诺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以及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对于阅读能力层次的建构,吸收PISA、PIRLS、NAEP的阅读能力框架,结合儿童阅读的能力发展特点,构建了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体系。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要求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
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关于探索建立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要求,根据3-8岁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划分不同年龄儿童对版本、内容和形态的阅读需求,为出版发行机构供应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推动儿童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标准化依据。制订本标准的意义在于:指导发行单位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科学、精准地推荐优质图书;规范少儿类图书的分级特征,优化图书的供应质量和市场秩序;划分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需求,指导儿童教育机构和家长正确选择读物,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出版为基础,同时兼顾对儿童阅读教育的指导,提出儿童阅读能力的教育指导目标。
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图书装备分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北京学友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同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润知远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发协少儿读物发行工作委员会,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
2019年9月,完成了标准立项、论证等系列工作。召开标准启动暨标准大纲研讨会,详细研讨了前期调研的结果,进一步确立了项目实施思路和编写思路。
2020年8月28日,召开了“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的专家论证和研讨会。由编写组详细汇报了项目调研、编写工作,并就稿件内容组织研讨工作。邀约了出版、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专家,广泛征求行业意见。评审专家对讨论稿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标准起草组对标准文本再次进行修改完善,2020年11月,形成标准草案初稿。
2021年3月19日,召开了“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征求意见稿中期专家评审会。专家围绕修改内容进行了重点研讨,对主要内容一致予以认可,并就部分文本细节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要求。编写组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和细节要求,进一步做修改。
2019年初,进行了本项工作的前期论证、研讨工作,明确了具体的方向和操作思路。项目起草单位成立了专家团队,开始了与编写相关的各类学术调研和研讨工作。开展了大量的文献、理论研究,并从图书出版和教育实践这两者的融合视角,进行编写框架的研究。
2019年9月—2020年8月,开展工作组稿工作。具体包括:儿童读物分级要素的确定、读物分级特征的研究和编写、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的编制、框架制定等具体编写工作。2020年8月,完成了讨论稿的编写工作。
2020年11月6日,召开了“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标准草案初稿审查会。通过研讨,一致通过了标准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了细化、完善要求。标准起草组再次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1年3月—5月,进一步广泛收集出版发行单位的修改意见。截至2021年5月20日,共收集并采纳9家单位提出的31条建议。对于采纳的建议,在标准内容中进行了完善修改;对于部分采纳和未采纳的建议,逐条编写了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
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少儿编辑室主任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部主任
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园长
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儿编辑中心总编辑
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
东华门幼儿园园长
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会长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老师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首都图书馆馆长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园长
对图像的观察一般能持续6分钟左右。但是观察的顺序是杂乱的,或者观察中心部分,或者反复扫视局部,尚未形成图像之间的空间联系和整体感知。
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集中注意时间为3-5分钟,可以逐渐发展到10分钟。
想象内容简单,缺乏目的性,想象内容依赖感知,依赖于成人指导。
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对图像的观察一般能持续7分钟左右。观察图像时,能沿着一定轮廓观察图形。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达到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注意力以有意注意为主,集中注意时间逐渐发展到15分钟。
想象内容零散,内容之间没有意义联系。想象仍缺乏目的性,没有主题,以无意想象为主。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 。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不欺负弱小。
对图像的观察一般能持续12分钟左右。观察图像时,能沿着图形的整个轮廓反复进行观察。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达到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注意力以有意注意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相比上一年没有明显的增长。
想象内容逐渐丰富,仍旧零碎、缺少联系。想象具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非常简单。仍旧以无意想象为主,逐渐发展有意想象。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对图像的观察力增强,能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对图像形成系统的印象。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达到认识对象整体阶段。
注意力以有意注意为主,集中注意时间逐渐发展到20分钟。
想象内容更加丰富,且想象的内容形象开始追求符合客观逻辑。想象的目的性明显,主题突出,有意想象明显发展。
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外出与回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见到师长同学,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问好。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
对图像的观察力更加增强,且对图像的观察力明显高于对实物的观察力。观察实物的准确水平很低,无序而不系统,比较随意。
注意力以有意注意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相比上一年没有明显的增长。
想象内容丰富,想象内容的现实性有了很大提升,并且创造性想象得到显著发展。有意想象迅速发展,目的性不断增强,主题突出。
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在成人帮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精神。
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